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 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本病可由多种遗传方式引起 其临床表现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形成许多类型。
- 目录
-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应该如何预防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常规方法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的研究已为世人所瞩目 数十年来 相继提出的有血管性 神经性 肌纤维再生错乱和细胞膜缺陷等学说 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细胞膜缺陷在本病发生有重要地位 三分之一新生男婴患儿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晚期 四肢挛缩 活动完全不能。常因伴发肺部感染 褥疮等于20岁之前丧生。智商常有不同程度减退 半数以上可伴心脏损害 心电图异常。早期呈现心肌肥大 除心悸外一般无症状。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1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X性连锁隐性遗传 基因位点在Xp21 基因的缺陷可导致骨骼肌中其编码蛋白dystrophin的缺乏 分为Duchenne和Becker两型 前者起病年龄早 病情重 进展快 dystrophin几乎缺如;后者起病年龄较迟 病情相对较良性 dystrophin量减少或有质的改变。
2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 多于2~10岁发病 初期常表现上肢近端及肩胛带肌无力 数年后逐渐累及骨盆带及下肢远端肌群 一般以胫骨前肌和腓骨肌无力和萎缩最为明显 少数可伴有面肌轻度无力 本型常在早期出现颈 肘 膝 踝关节挛缩 几乎所有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 可由心脏传导阻滞而突然致死。
3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男女均可罹患 发病年龄差异很大 一般为5~20岁。
病变主要侵犯面肌 肩胛带及上臂肌群 面肌受累时表现面部表情淡漠 闭眼 示齿力弱 不能蹙眉 皱额 鼓气 吹哨等 由于常合并口轮匝肌的假性肥大 以致上下嘴唇增厚而微噘 同时病变会延及双侧肩胛带及臂肌群 常为不对称性 以致患者双臂不能上举 外展不能过头 出现梳头 洗脸 穿衣等困难 由于肩胛带肌无力萎缩 表现明显的翼状肩 有的表现游离肩或“衣架样肩胛” 可见三角肌 腓肠肌假性肥大 心肌受累罕见 晚期才累及骨盆带肌群 病情进展缓慢 一般预后较好。
4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以往由于对该类病变认识甚少 只是根据临床症状和遗传方式来分型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Bushby和Beckmann(1995)根据基因分析的结果 对LGMD提出一个全新的分型命名 他们按遗传方式将LGMD分为两型:LGMD1代表常染色显性遗传 LGMD2代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在LGMD1或LGMD2后加字母表示不同的致病基因所导致的相应亚型 截止目前 LGMD1分为LGMD1A 1B和1C3种类型;LGMD2则分LGMD2A 2B 2C 2D 2E 2F 2G和2H 共8种类型 在LGMD中 90%以上为LGMD2。
5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 多在40岁左右起病 首先出现对称性眼外肌无力和(或)眼睑下垂 后逐渐表现吞咽 构音困难 进展十分缓慢 少数患者以吞咽障碍作为首发症状 尚有些患者伴有轻度的面肌 咬肌 颞肌以及肢带肌等的无力和萎缩。
6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
目前已将该型肌营养不良至少分为4个亚型 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型 Ⅱ型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型 Ⅱ型 前者多出现在欧洲 而日本报道的病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型和Ⅱ型 该类肌病的共同特点是:肌无力主要表现在四肢的远端 以伸肌的无力和萎缩最明显;无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损害的表现;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 其中有些类型的病理学检查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相似。
7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致病基因定位于19q13.3 编码蛋白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 正常健康人的DMK有5~37个CAG核苷酸重复序列 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该基因CAG重复可达50~300个 此类由于三核苷酸串重复导致的疾病统称为三核苷酸重复疾病 本病的病理特点与其他类型的肌营养不良不同 肌纤维坏死和再生少见 而主要改变为肌纤维周边大量的肌浆块形成 内核肌纤维明显增多 纵切面可见核链形成 此外还可有选择性Ⅰ型纤维萎缩 因此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强直型肌营养不良在分类上不属于肌营养不良 而属强直性肌病的范畴。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应该如何预防
关于本病的治疗 迄今为止 尚未发现一种经得起多次重复的 时间考验的 被世界各国公认的特效疗法。目前仍处于不断地摸索和验证中。关键在于做好预防工作 做好遗传谘询 产前检查 携带者的家谱分析和检查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本病除假肥大型外 多数不影响其寿命。晚期患者可因严重肌肉萎缩而出现肢体挛缩和畸形。适当体育活动 按摩 体疗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 延缓残废时间。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 实验室检查
1 血生化检查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是重要而敏感的指标 以假性肥大型升高最明显 肢带型次之 面肩肱型轻度升高或正常 在假性肥大型的早期CPK增高最为显著 晚期活性下降 此外 血清肌红蛋白 丙酮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也是较敏感的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常升高 多种酶指标的联合测定更有利于相互参照。
2 尿肌酸测定
24小时尿液肌酸排出量增高。
二 其他检查
1 肌电图
松弛时可出现自发电位 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时限缩短 平均波。
2 骨骼肌
CT或MRI检查通过多部位骨骼肌的CT或MRI影像检查可了解骨骼肌损害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提供肌肉活检的优选部位。
3 肌活检
(1)形态学光镜和电镜下显示骨骼肌的病理改变见前所述。
(2)骨骼肌基因产物——蛋白的测定以相应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骨骼肌中相应蛋白质的分布以及其质和量的变化 如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膜dystrophin几乎缺如。
4 心功能检查
90%DMD患者伴有心脏损害 一般心电图检查多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异常R波 V1导联S波变浅 深的Q波 P-R间期缩短以及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在心功能检查方面常有心肌损害 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障碍等异常表现 而在其他类型心脏受累均较少见。
5 基因检测
采取病人外周血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对致病基因进行直接检测或间接进行连锁分析 从DNA水平上进行诊断 如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中检测外显子的缺失或其他类型的基因缺陷。
(1)DMD/BMD基因检测在DMD基因缺陷中 有65%为缺失突变 5%为重复突变 其余为点突变及其他突变形式 目前 可针对其不同的突变形式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对于基因缺失和重复者 可联合应用多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对于非缺失型 多采用PCR-STR连锁分析法。对于点突变者 可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
(2)FSHD基因检测近年来研究发现 95%以上的FSHD病例与4q35区的3.3kb重复单位缺失 导致该区的一个EcoRI片段缩短有关 此片段可通过P13E-11探针经Southern杂交的方法进行检测 正常人此片段为35~300kb 患者由于上述缺失而小于35kb 因此 直接检测该片段大小可对本病进行基因诊断。
6.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1 饮食宜清淡 营养丰富 忌食或少食油腻厚味过热 伤津耗液及损伤脾胃之品 可多食鱼类 蛋类 鸡肉 瘦猪肉等 但不可太过 以免损伤脾胃。白菜 豆芽 西红柿 山楂 广柑 枣子之类的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一些。
2 坚持体育锻炼 自我按摩以增加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 但应适度 不可过劳。积极与疾病作斗争 坚持适当的娱乐活动 促使患者建立乐观 开朗的情绪 树立以坚强毅力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采用力所能及的锻炼 亦不要过劳:上肢可练习抬举 俯卧撑 扩胸等;腰部可练习仰卧起坐;下肢可练习起蹲 上楼 跳跃 侧压腿等;注意防止挛缩 对膝关节 跟腱关节热敷后适当牵引;假肥大部位的按摩以揉法为主;防止脊柱畸形 保持良好坐姿 劳累后宜平卧休息。
4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容易头晕 面无血色 最好先补血 吃一些红枣炖猪蹄之类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早餐喝牛奶用鸡蛋冲入热水中放一些红糖也可以喝。
7.西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常规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疗法及一般支持疗法 包括应用维生素E 肌苷 加兰他敏 三磷腺苷 苯丙酸诺龙以及中药等。适当的功能锻炼 进行各关节充分被动运动 针灸 推拿 按摩等均可延缓更严重的肌无力 肌萎缩和关节挛缩的发生。
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对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是有价值的。国外报道采用皮质类固醇作为DMD的治疗 对改善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 延缓病程的进展有一定作用。但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 且其远期疗效如何。还需作进一步观察。
有关DMD的基因治疗 目前还限于动物试验阶段。由于Dys基因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大基因之一 介导全长14kbcDNA进入肌肉细胞尚难以实施。以往采用的病毒或非病毒转基因系统 都存在着转移效率低以及其他问题。新近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小于4.2kb微型Dys基因 可装载入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 导入mdx鼠肌细胞 该转移系统可长期维持具有治疗意义的Dys蛋白表达 这是DMD基因治疗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的进展。干细胞是一种能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的始祖细胞 有报道静脉注射正常造血干细胞 可使mdx大鼠造血功能重建 并部分恢复受累肌细胞Dys的表达 因而干细胞移植在近年来也成为DMD治疗研究的又一热点。